記者 高寶亮
今年1-6月份,工業投資增幅21.4%,其中制造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71%;完成新開工重大工業項目5個,新竣工重大工業項目5個,新達產重大工業項目8個,其中新開工項目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1.4%……拿著這份新鮮出爐的上半年經濟發展“成績單”,邗江區工信局局長柴雙喜連連感嘆:來之不易。
柴雙喜的感嘆不無根據。去年下半年以來,西方國家推行單邊主義,設置貿易保護壁壘,國內制造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打破困境,逆勢發展,成為擺在所有人面前的“時代之問”。
瞄準行業最前沿,加大創新投入力度,敢投入、真投入,與新時代、新產業發展保持同頻共振。這是邗江人對“時代之問”的作答。
在揚州高新區,江蘇新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可謂是一家“網紅”企業。憑借著可與國際頂級公司比肩的技術實力,新揚承擔了一款一體型多用途無人機機體結構和部分總裝系統的制造重任,讓人矚目。但新揚并沒有滿足于現有的成績,繼續與國內頂級科研院所合作,在新材料技術上再度取得新突破。今年4月份,我國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三級發動機地面試車成功,發動機的殼體正是采用了新揚自主研發的大直徑碳纖維纏繞復合材料一體化殼體。公司總經理李俊坦言:“我們嘗到了科技創新的甜頭,未來將進一步加大科技研發投入。”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是邗江主導產業之一,也是支撐邗江區域經濟發展的“當家花旦”。也正因為如此,科技創新顯得更加迫切。國內汽車制造行業競爭相當激烈,但揚州盛達特種車有限公司的訂單卻源源不斷。原來,今年以來,企業投資引進上海交大“智慧礦山”無人礦卡及多車協同系統,讓礦車擁有“智能大腦”,變速、制動、油門、懸掛、轉向等系統均實現線控化,技術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闖蕩市場有了自己的“制勝法寶”。
揚城近日持續高溫,江蘇友潤微電子有限公司的項目工地同樣熱火朝天。公司投資2.5億元的集成電路設計及封測項目廠房已經建成,正在進行環保污水處理池的土建工程,項目建成達產后,可形成年產封測加工類集成電路、中小電流低壓MOS管、高頻及超高頻產品60億只的生產能力。公司副總經理王劍平介紹說:“項目投產后,將深化與中興、華為等知名電子電器制造企業的戰略合作,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抓住技術研發、產學合作、項目投入“牛鼻子”,邗企把科技創新這篇大文章做得風生水起,而政府層面的引導與扶持同樣可圈可點,成為了企業大膽向前沖的堅強后盾。
今年5月,邗江區政府舉辦了一場“十基百點”對接洽談會,現場簽約2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些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背后的技術支撐是中科院、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國內頂級科研團隊。與國內一流科研團隊牽手,就相當于為企業裝配了科技創新的“超級大腦”。
“在邗江,創新發展不僅體現在企業層面的舍得投入、追求卓越,也體現在政府層面的思想解放和理念升級,主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千方百計營造優良營商環境。”邗江區工信局經濟運行科科長劉楚玄介紹,為深入打通邗江的“產業+資本”脈絡,切實提升邗江產業基金的運營實效,邗江區在全市范圍內首次引入母基金模式,謹慎遴選優質母基金管理機構,合理確定母基金的政策目標、設立規模、政府出資比例、基金返投比例、投資限制條款等內容,著力下好基金招商“先手棋”,扶持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截至目前,“國都東方揚州邗江先進智造產業母基金”已正式簽約,基金首發項目“開普高端醫學影像CT設備”擬于近期正式簽約,該項目將成為全市首個基金招商成功案例,在政府招商引資和企業科技創新領域探索出一條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