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上海迎來的第一個旅游旺季。上海各界遵守“最嚴”垃圾分類法規,并通過活潑有趣的方式向中外游客推廣普及垃圾分類理念和知識,成為靚麗的“新風景”。
游客來到心儀目的地,當然是看風景的;然而,他們除了看自然物態風光,還在看人文精神風貌。這個暑期旺季,上海相關部門面向本地7000多家旅游住宿企業開展集中執法行動,發現大多數酒店認真遵守“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法規,在店內增設分類垃圾桶,安排員工現場幫助住客分類垃圾等。顯然,這個旺季,上海不僅向游客展視了其作為國際大都市的華麗身段,還讓游客目睹了領舞公共文明建構的曼妙舞姿。
游客在旅程參觀途中,過往常見導游俗不可耐的插科打諢和破綻百出的穿鑿附會,在上海,推廣普及垃圾分類的理念和知識則成了一份獨特的“導游詞”,對游客個人而言,不啻受贈了一堂免費文明教育和實訓預演大餐。畢竟,垃圾分類將在全國各地普遍推開,垃圾分類知識技能將成為國人必修課。游客在旅途中不僅飽覽了美麗風光,而且提前免費接受一場垃圾分類知識傳授和實務操練,可謂一游多得的“超值消費”。
常識和事實昭示人們,旅游旺季,既有可能成為游客陋習發作傳染的旺季,也有可能成為游客從良告別陋習的旺季。上海這種做法給出一種啟示:即如何將旅游旺季變成告別陋習、倡導文明的契機?這值得其他地方旅游主管部門和旅游業者借鑒。
近年來,隨著國人旅游出行尤其是出境游的爆發式增長,少數國人身上長期積淀養成的陋習也隨之集中發作。一方面,祛陋習需要循序漸進的耐心;另一方面,更需要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的公共治理智慧,教游客垃圾分類,將旅游旺季變成倡善旺季,堪謂深得此中三昧。
陳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