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揚州是一個有深厚歷史的城市,當下又欣逢新時代一系列重大機遇。藍圖已經繪就,舞臺就在腳下,光明前景可期。我們當懷敬畏之心、存幸運之感、履擔當之責,不負于未來、不疏于當下,服從服務大局,融入國家戰略,抓住“千年一遇之大機遇”。
不負于未來,就是要多做打基礎、增后勁、謀長遠的事情,多作探索性、創新性、引領性的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評價。現在揚州發展形勢這么好,我們為什么一直嚴格控制土地出讓總量?又為什么對江廣融合區、三灣片區等最核心區域嚴格控制藍綠比、工住比、科工比?原因簡單又不簡單,那就是要對歷史負責,對后人負責,對我們這座城市的未來負責。
不疏于當下,就是要踏踏實實做好當前的事情。未來是由一個個當下組成的,沒有當下的努力,未來只會是空中樓閣。拿新興科創名城建設來說,這是揚州爭創發展第四次輝煌的主航道。我們已經成功引進了沈飛協同創新研究院、中航機載系統共性技術中心、清華化工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國家級重大科創項目,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億元樓宇”不斷涌現……當初設想逐漸露出現實模樣,這正是立足當前、干好當下的結果。只有時不我待,才能讓時間寫下“積極的存在”;唯有只爭朝夕,才能讓“詩和遠方”更加浪漫抒情。網上流行一句話,“你的未來取決于你現在的努力”,沒有當下努力,如何贏得未來?
不負于未來,不疏于當下,連接著初心和使命。我們“守初心、擔使命”,就是要為揚州人民謀福利,為城市再創新輝煌。由此出發,當然要“找差距、抓落實”,瞄準先進地區、頂級工程對標找差、整改提升。而“把人們心目中的揚州建設好,滿足世界人民對揚州的向往”,也必然要求我們跳出揚州看揚州,跳出江蘇看揚州,乃至跳出中國看揚州。每一項重要工作、重點工程、重大項目,都要弄清楚想明白,什么是最新的理念,什么是最好的標桿。比如說,南水北調東線源頭生態建設,就要看三江源、學丹江口;汽車工業、航空產業,就要看德國沃爾夫斯堡、美國西雅圖。我們要“取法乎上”,既要全面找標桿,看到前進方向,理清追趕路徑;也要全面爭標桿,大家比一比、賽一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比出好作風,賽出好干勁。
未來不可負,當下不可疏。一個個當下,就是城市的未來。讓我們不負于未來、不疏于當下,低調務實不張揚、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高質量發展成果,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